近年来,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,对农民增收、农业增产具有积极意义。但因其数量较多,签订流转协议的经营面积从几十亩到一千多亩,跨度范围大,对农业推广技术接受程度不同,种植水平及产量表现差异也较大,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。冶金园(锦丰镇)探索建立以单产为目标的规模经营主体评估机制,使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的各方面指标得以客观展示,打破信息壁垒,使市镇级相关部门、机构能够全面评估经营主体的实际发展情况,以便在涉农项目申报中择优选择实施主体,探索逐步引导适度规模,促进经营主体发展壮大,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大力量。
一、强化组织领导,建立完善主体台账
锦丰镇明确规模经营主体评估机制建设分管领导和联络员,由专人制订建设试点分年度任务,负责建设的日常组织、协调、督促、推进等工作。先由各村对所辖农业企业、家庭农场、专业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进行调查摸底,以稻麦为主,归集基础种植信息数据,实现种植主体精准画像,今年共建立全镇111个稻麦规模经营主体种植台账。
二、引入科技力量,助力评估指标量化公平
针对全镇农户数量多,实割测产成本高、效率低、局限性大等弊端,2024年8月,锦丰镇与市级沟通,确定由第三方采用以卫星遥感大数据对同村、同主体、同品种测定粮食单产水平,共确定分村后129个主体共计155个分品种地块点位。10月,组织农业社长及农户对测产信息技术软件进行培训,对实际地块与系统数据进行完全匹配。同时抽取代表性地块进行实地测产,确定规模经营主体单产水平。通过使用“科技”+实测,提高产量测定的客观性、准确性和效率,实现主体评估指标量化的公平性。
三是科学制定指标,建立规模主体评估体系
锦丰镇组织各涉农条线、各村、经营主体代表商讨及咨询农业专家,最终确定4大项21小项反映经营主体产量水平、配套设备、经营情况、带动服务能力等能有效反映种植主体生产经营情况的指标。以本季水稻测产评估结果为基础,调整优化评估体系,最终根据经营主体分数分布,划分为经营状况较差、中等、良好、优秀4个层级,探索评估结果用于引导和调整适度规模经营,优化资源配置,促进经营主体发展壮大。